近日,新浪微博上有網友發帖稱,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衛生棉都有熒光劑,女人每月月經的時候,宮頸口是開著的,衛生巾上著有的熒光劑漂白劑全都滲到體內,靠人體正常代謝至少要7年才能拍出體外。現代的女性疾病很大程度上都和這個有關系,如婦科炎癥甚至更嚴重的宮頸癌!本期健康評談特針對以上說法邀請專業人士進行了介紹和分析。
點評專家:郝鳳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
衛生巾中熒光劑檢出率占十成
熒光增白劑能吸收人肉眼看不見的近紫外光,再發射出人肉眼可見的藍紫色熒光,所以這種光學性能被用來提高紡織品、紙張、塑料等制品的白度和光澤。添加了熒光增白劑后制備的紙張,白度可提高10%以上。
2007年,我國衛生工作者對某地市場銷售的一次性婦幼衛生用品中熒光增白劑情況進行調查,抽檢一次性使用婦幼衛生用品109份, 熒光增白劑檢出率為10.09%,其中嬰幼兒紙尿褲、婦女衛生巾、衛生護墊的檢出率分別為8.33%、10.42%和12%。
雖然檢測出來熒光劑的存在,但實際上,我國《衛生巾的制作標準》中并沒有對熒光劑等用料的相關規定。
熒光劑有風險無損害
郝鳳桐介紹,對于熒光劑對人體確切的毒害作用,目前國內外都沒有足夠的試驗數據支撐,我國衛生工作者曾經對衛生紙中熒光增白劑FWAs(二氨基二苯乙烯類熒光增白劑)的光毒、光敏和致突變性進行研究,其光毒、光敏和Ames試驗結果為陰性,即無肯定的影響。
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熒光增白劑FWAs具有光毒、光敏和致突變性,有關專家認為鑒于FWAs的毒理學資料結論尚不統一,建議廠家在貼身穿著的內衣褲、衛生巾和嬰兒紙尿布中,不宜加入FWAs,以防造成傷害。郝鳳桐個人觀點也類似,熒光劑“暫時”是“有風險無損害”,為保險起見最好少接觸。那么到底什么人最初發起的對熒光劑危害的討論并引發恐慌,也許跟商業競爭有關。
紫外光照射檢測法不適用于家用
從有了熒光劑疑似危害健康的討論開始,一些普通大眾希望通過簡便的方法去找出哪些產品不含熒光劑,郝鳳桐指出,對于熒光劑的識別,普通消費者能做的太少了,就拿廣泛流傳的紫外光照射法來說,當熒光劑達到一定劑量后使用紫外線照射會出現兩種結果:若發出藍色的熒光,則含有熒光物質,反之則無。
紫外線照射法是有道理的,但是不提倡普通消費者在家使用紫外線光源,因為紫外線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此外,用肉眼觀察紫外線照射后有無藍光很不準確,受觀察著主觀影響較大。所以,辨別熒光劑含量,不建議自行用紫外光照射檢測。
【健康評談欄目介紹】針對新浪微博中備受關注或存在質疑的內容,第一時間聯系專家進行點評,傳遞最正確健康知識。如您發現有某些健康微博話題需要展開討論,可以隨時@給健康微評談的官方賬號(@健康主播),推薦優質線索的網友會收到我們的小禮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