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看好家庭花卉綠植租賃及職務租擺前景,花鳥市場一羅姓商戶仍然認為,遵義還處于花卉低端消費階段,產業發展有個漸進過程。 ?家住龍華山水的孫老先生家里就像一個小花園,青翠的發財樹、雅致的蘭花、毛絨絨的仙人掌……孫老先生養花已有30年,他的“租不如養”觀念由來已久:自己動手澆水、施肥、修剪,才能享受和體會到養花的樂趣。 ?孫老先生盡管代表了不少人的觀點,但整天忙于工作的呂女士可不這么認為。“一天工作到晚上,回到家身體就像散了架一樣,哪有時間和心情去伺候花!養花那可是個細致活,要有時間、精力和耐心。我倒是養了幾盆花,可因為我經常出差,都已經半死不活的,只剩了些好養的仙人掌之類的。
朋友來家里做客,家里連點綠色都沒有,好沒面子。我希望有針對家庭推出的花卉租賃業務,相信到了節日等特殊的日子,家庭租花的需求量會更大。” ?杭州路花鳥市場一家花店老板陶女士告訴記者,之前她們也向杭州路西湖小區住戶提供花卉租擺業務,但效果很不好。陶女士說,一般情況下,花卉租賃的數量要達到至少30棵才有可能成為一筆業務。假如一個小區只有一兩戶居民租賃花卉,數量太少,公司要提供運送、上門養護等服務,“花卉租賃的利潤本來就很低,如果遇到租戶護理不當,植物枯萎死亡,我們連成本都收不回來。”